1)第384章 讲解“贫富不过三代”的规律_起底观心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刘启明说:“万先生,上次和你聊了之后,当时,我只觉得你是个非常厉害的人。后来想了很久,觉得你还是有所保留。

  我就与郑会长打电话,说有机会的话,想和你再长谈一次。所以,有了这次专程来找你的薄荷之行。”

  郑会长道:“我来补充一下。启明的中心思想就是,你可以更直接地说说他那个家族存在的缺点,他现在还年轻,四十多岁,想从他开始,尽量多帮助他的子侄后代改变这些缺点。”

  我微微一笑:“启明先生,你的祖辈应该有段特殊历史。你没说,但我是这么猜的。”

  他和郑会长对视一眼,佩服地望着我:“确实如此,我没和其他人说过,和郑会长说过一次,你的道行确实高深。”

  郑会长问:“你怎么知道他的祖辈有段特殊历史?”

  这个难不倒我。我说:“穷则变,变则通,任何一个家族的发展史基本符合这一规则。按启明先生上次的叙述,他家四代没出个当官的。属于社会底层。

  那么,我就推算,他四代以上,总不至于都是在社会底层吧。从他往上溯五代六代,总有当官的,或者家族是富裕的。”

  刘启明问:“你这个推断,有什么依据?”

  我说:“反推。比如当官或者富裕的家族,就一直当官或者一直富裕。历史就永远不会变样。俗话说,穷不过三代,富也不过三代。

  虽然三代是个大概率的代称,家族命运基本逃不脱这个规律,除非有意保护的家族例外,比如孔子后人,历朝历代保护孔子直系后裔,让他们一直保持名门旺族,其他家族都是几兴几衰。周而复始。

  因此,我反推启明先生的祖上,上溯五代六代一定有当官的,或者家资富有。”

  郑会长批驳我:“有些人说十代以内都是贫民,你如何解释?”

  我朗声一笑:“这里‘十’是虚指,贫则生变,这是历史规律。你去翻翻中国人的族谱,谁的家族十代都是贫民?那族谱是谁主持修的?总要有名望,有钱的后人来修吧?”

  郑会长想了想,点头道:“你这个说法也对,过去的家族基本上修了谱。”

  刘启明说:“万先生果然厉害。我一直对人都瞒着这段历史,既然你说出来了,我就放开讲吧。”

  他向我们讲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事情是这样的,一百多年前的1864年,湘军攻克南京,他的祖先刘子桂,南京城里的茶叶富商,也跟着太平军冲出城外。

  听到这里,郑会长问:“怕湘军误杀?”

  “不是,因为太平军进了南京,刘子桂为了保护自己,在半勒索半主动的情况下,支持了太平军的军饷。东王府为此授予刘子桂‘通传’一职,赏赐铜牌,意思是对他这种听话商人给予保护。”

  郑会长说:“哦,懂了。他捐了钱,就

  请收藏:https://m.ossh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