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4章 做梦_名医景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逆顺五色……》这本书,讲的是如何诊脉的技巧。

  以前,景阳接受过的理论与方法,与它有些差异,多数都是学院老师教出来的。

  总纲来自于中医大家后来收集、整理编撰。

  如洪脉、数脉、滑脉等等这些。

  但这些脉象在理解上,对想要学好中医的人来说,如同盲人摸象。

  就拿洪脉举例来说,单一个洪字,能解释出来的意思就有好几种。

  洪,洪水,其象像洪水奔涌,脉象浮而有力,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

  教材中的解释,指当人体内的邪热炽盛时,邪热灼伤阴液,以至于阳气独盛而冲击血脉。

  此时因脉管中的血液远远不及阳气的强盛。

  因此导致脉管扩张,出现脉来洪大,脉去稍减的象。

  可是,如果要把洪脉理解透,很难。

  造成脉管中血液反常的情况,有寒热虚实的特殊情况。

  寒则收,当身体受寒,脉管也会收缩。

  你单摸出洪脉,还要判断是寒邪、热邪,是阴虚,是阴实,这无疑给把脉增加了负担。

  血液粘稠,未必不会呈现出洪脉之象。

  但李自承送这本书,给出了景阳在医学院学不到的一种技巧。

  它是配合着呼吸与脉数来诊脉的,与黄帝内经类似,但说法不同。

  人一息脉二动曰平。

  人一息脉三动曰擅,三擅者夺精。

  人一息脉四动曰澶,澶者夺血。

  人一息脉一动曰少气。

  人一息脉五动曰暴,暴者夺精死。

  人一息脉六动曰重,重者死。

  人三息脉一动曰静,静者夺血。

  这些内容,增加了景阳诊脉的参考方向,只是这些擅、夺血、少气与暴,往往不能单纯用字面意思去理解。

  它左证了黄帝内经在于诊脉上的理论,只是历史不可考,到底是这本书先有,还是黄帝内经先有。

  不得而知。

  黄帝内经上说,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

  平人者,不病也。

  常以不病调病人,医不病,故为病人平息以调之为法。

  这些理论都在告诉景阳一个道理。

  脉象这种东西,只能做发掘人疾病的一种参考工具,而如何把这套工具用好,就是要找到一个好的参照物。

  这个参照物,就是常人。

  很多脉象的参考,就是需要以常人的标准,来定义病人。

  如果一个人脉象表现出洪,但这人天生力气大,就是比普通人更强壮,表现出洪脉,不一定是有病。

  还要参考他自身的一种常态,结合着来分析。

  相反,如果一个人很瘦弱,触其脉,洪而有力,但精神不济,这就是病。

  不能单纯地把脉象做为全部的诊断依据。

  以前景阳就知道,四诊合参的重要性,可是,并没有这种深刻的理解。

  现在,他感觉好像又懂了一些。

  逆顺五色这本书上讲的是一息,黄帝内经

  请收藏:https://m.ossh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